1.基本信息
鲁东大学农林工程研究院(The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Ludong University)成立于2021年1月。其前身为鲁东大学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和山东省十三五高校重点实验室“作物高产抗逆分子模块育种实验室”。研究院由校内领军人才和引进人才共同组建,中科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张洪霞教授现任研究院院长。研究院建有2100平米实验室,1000平米日光温室和人工气候室,500平米组织培养室和工厂化苗木脱毒快繁中心,30亩校内标准实验田和800亩校外示范生产基地,配备激光共聚焦、UPLC分析仪、荧光正置等仪器设备总额超过1800 万元,形成了产-学-研相结合、上-中-下游为一体的格局和技术体系,并以合作研究的方式对外开放与共享。
2.研究内容
研究院围绕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与应用这一目标,以应用基础研究为根本,向应用开发和产业化扩展延伸,聚焦科学前沿,注重理论创新和产业化应用,从分子水平研究农林作物的遗传性状和调控机理,为农林作物遗传改良提供新理论、新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新材料和新方法。以成果转化、服务地方为基本任务,对接和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提升高端人才在企业重大项目研发、科技合作交流中的作用。
聚焦“高产优质”和“抗逆”两项作物的目标特性,开展”高产优质抗逆植物种质资源发掘和分子模块解析”,建立现代农林产业育种和技术体系。研究对象涉及苹果、梨、葡萄、桃、番茄、辣椒、花卉、中药材、杨树、玉米、油菜、大豆等主要农林作物。
3. 研究方向:
开展高产优质抗逆种质资源的筛选与保藏,对已经建立的种质资源圃、种质资源库进行补充、维护,从中选育核心种质资源,进行保育、品种筛选工作;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全基因组基因型的扫描,为分子模块解析及组装和育种奠定基础。利用分子模块育种技术,对所解析的控制植物产量、品质和抗性的分子模块进行组装,进行新品种培育。
4.研究成果
研究院面向我国农业发展的重大需求,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向应用开发和产业链扩展延伸,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目前正在承担的科研项目52项,总经费2000多万元。其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等国家任务24项,省部级项目20项,市厅级项目及其他项目11项。在Nat Biotechnol,PNAS,Plant Cell Environ,Cell Res,J Exp Bot,Plant Biotechnol J,Hortic Res,New Phytol等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0多篇,授权专利22项,获省部级奖励1项,培育高产、耐逆植物新品系(种)12个。
5.师资队伍及学生培养
农林工程研究院现有固定人员28人,研究人员24人,技术人员4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7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创新团队岗位专家1个;山东省青创团队“园艺作物遗传改良创新团队”1个;鲁东大学农林作物遗传改良中心女博士创新团队1个;获得全国三八红旗团队1个。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和山东省相关比赛,获国家金奖1项、银奖1项;山东省金奖1项、银奖1项、二等奖1项。
农林工程研究院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4人,其中2位导师培养的研究生获得国家优秀研究生奖。研究院独立招收园艺学、农艺与种业、生态学、生物学等硕士研究生,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共36人。
6.合作交流
农林工程研究院依托目前“十三五”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作物高产抗逆分子模块育种实验室”、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以及与招远市盛慧农业技术发展公司共建的“功能型园艺植物高效繁育技术创新中心”开放(公共)技术共享平台,在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等方面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国林科院、山东省林科院、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等各地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进行了深入的实质性合作,分别在东营、莱山、招远、栖霞等建立了5个开放合作示范基地和工作站。